《时间投资法》中的时间记录分类法
iTimeLog 支持对事件进行分类,一般来说,用户都是使用自然直观的分类法,比如说事件是 《穿越非洲两百年》,那么类型就是读书,事件是地铁,那么类型就是通勤。这样当然可以,也是很多人使用的方法。
前几天剑飞给我发过一张用户的使用界面,事件类型部分写着投资,消费之类的,刚好跟我一直在使用的分类法一样。很久以前我写 blog 介绍过这种分类法,但现在找不到了,刚好借这个由头再写一遍。
这种方法初来自胜间和代的《时间投资法》这本书,主要的想法是指时间的使用分为投资,消费,浪费,闲耗,这种分类更加主观和个人化。对于想通过时间记录来改进时间分配的人来说更加有用。
下面我试着来说明一下四种分类的事件分法。我是一名软件开发者,那么对我来说,四种事件分别是:
投资
一般来说,这里的投资时间是重要而不紧急的事,使用当下的时间为了更多地节省未来的时间。比如说使用 iTimeLog 记录时间就可以看作一种投资。很多人都说记录时间这个动作就是额外的时间花费,确实如此,但对记录下来的时间进行分析,发现时间黑洞并改进时间分配的结果,可能在未来节省下来的时间多倍于记录和分析所花费的时间。我一般把软件开发技能提升,身体锻炼之类的事件记为投资事件。
消费
消费事件处于重要紧急象限。它是当下为了收益必须要做的事,很多时候不是为了未来,至少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未来进行累积。比如说你驾轻就熟的工作。工作很多时候是出卖时间换取收益,当然大部分情况下,工作会使工作技能和经验提升,但这可能不是工作的最主要目的,工作的日的是尽可能多快好省地完成一件事。所以我一般把日常工作和个人的项目比如 iTimeLog 的开发都记为消费。
闲耗
闲耗是不重要且不紧急的事,或者说是不是必须做的事。胜间和代举的例子是无意义的闲聊,看个肥皂剧等等。但我不太喜欢这个分类名称,在我的系统中,这些事件记录消遣,胜间和代认为应该最大化地缩减这个时间,但我没那么苦行,我觉得消遣是必要的。所以我个人不特别刻意控制这个时间。我的消遣类事件包括美剧,漫画,听播客等。
浪费
浪费是指不重要但紧急的事,很多时候把紧急理解为不得不做的事可能逻辑上更加顺畅。浪费和消遣的区别是消遣多多少少还是能让人愉悦的。浪费对我来说更加耗神,比如在北京的时候挤地铁上班,通勤时间跟交税一样是不可避免的,但可能通过一些办法来缩减,比如通勤是听一些播客,就把浪费转为消遣,看一些专业文章,就浪费转为投资。还有一种做法,就是多花点钱搬到公司附近住,就大量减少了系统中的浪费时间。
这种分类法跟自然的分类法最重要的区别是主观意识更加重要,相同的一件事,对不同的人属于不同的分类。比如健身,对你我来说肯定是一种投资,更好的身体带来更好的精神状态,使得在处理消费类事务时更有效率。对于健身教练来说可能就是消费,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。这样统计出来的分类数据更有指导意义,比如胜间和代就推荐每天花30%的时间在投资上。
在《时间投资法》这本书中,作者认为时间管理的关键就是如何将“浪费/闲耗”的时间转化为“投资”的时间,促成有意义的“消费” 。
希望这样的想法,对你的时间管理系统有所启发。